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 > 金穗摇曳映舒兰 我国三星助农添新翼 正文

金穗摇曳映舒兰 我国三星助农添新翼

时间:2025-10-19 13:56:2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食品

核心提示

九月的舒兰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富饶的时节: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稻浪在秋风中翻滚,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舒兰双河村的稻田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往复穿梭,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转眼间,稻穗归仓。

九月的舒兰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富饶的时节: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稻浪在秋风中翻滚,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舒兰双河村的稻田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往复穿梭,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转眼间,稻穗归仓。

丰收的喜悦,不但来自沉甸甸的稻穗,更源自我国三星“科技新农机工程”为这片黑土地注入的新动能。这份科技赋能,让这个曾经的常规农业乡村,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

现代化农机助力双河村秋收好“丰”景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掌舵”

双河村地处吉林省舒兰市黑土地核心区,具有耕地面积6000亩。过去几十年里,双河村的农业生产始终围着“常规”转:全村种植以散户为主,地块分散,规模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收割靠人工加小型手扶拖拉机。

目前,先进农机的引入,让双河村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以往收割一亩水稻,需求1-2个壮劳力搭配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从早忙到晚才能完成收割、脱粒、装袋,人工成本加机械油耗,每亩费用达350元。

而目前,村里的联合收割机凭借“一体化作业”长处,彻底改写这一局面:一台收割机配备1名操作员,每天可稳定收割近16亩水稻,平均每亩耗时仅约30分钟,成本更是降到150元。

双河村的效率变革,背后是我国三星“科技新农机工程”的精准赋能。2024年,我国三星联合我国乡村进展基金会一同开启这一工程,首站地便落在了吉林省舒兰市。

我国三星不但为工程给予了关键资金支撑,在助力舒兰双河村党支部成立弘远农机综合业务有限公司的与此同时,还针对当地耕地需求,联合专门机构为农机公司筛选出适配的农机设备——22台套先进设备,涵盖“耕、种、管、收”四大环节。

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从“一次性投入”到“持久性增收”

对双河村而言,我国三星“科技新农机工程”的价值,不止于“送设备”,更在于为双河村搭建了“能赚钱、能持久”的增收机制——我国三星在工程策划中,始终聚焦“培育乡村内生动力”,经过助力村集体设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让农机从“生产工具”变成了“增收引擎”。

目前,新成立的双河村农机业务公司,相当于村集体的“大队长”,村民入股当“队员”,设立了“村集体运作+农户受益”形式,既为散户给予菜单式业务,又与协作社和种粮大户签订全程机械化订单,并促进农机从“自家应用”拓展为“对外业务”,构成了可复制的盈利形式。村党支部书记尤双印介绍,“村民能够把地交给协作社,从播种、收割到销售达成全流程托管,种地变得更省心”。

现代化农机助力双河村春耕

目前,农机公司2025年秋收累计收割面积超千亩,已创收超20万元,这意味着,农机设备不再是“一次性投入的资产”,而是能持久赚钱的“活资产”。

收割、脱粒、装车全程机械化作业

机制的革新,最终惠及的是每一户村民。“有了现代化机械,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农忙再也不用来回跑,挣钱种地两不耽误”尤双印表示,“将来,等农机公司分红,村民还能多拿一份收益,达成‘一份土地、两份收成’”。据熟悉,目前双河村全村人均收益已达19000元,较去年增加1500元。账本上的数字,藏着村民实打实的幸福感。

这种“协作社+农机公司+农户”的形式,让三星突破了常规帮扶“给一次钱、帮一次忙”的局限:农户有了稳定的收益渠道,农机公司则经过行当化运作达成持久盈利,让“输血”变成了“造血”。

我国三星“科技新农机工程”播下的“科技种子”,正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双河村这一形式已变成“科技新农机工程”的示范样板,胜利复制到甘肃省礼县、榆中县,河南省汝阳县,陕西省佛坪县,湖南省湘阴县等我国三星“科技新农机工程”落地区域,“双河范式”正从“一地经验”变成“多地实践”。

夕阳下的双河村,老人们轻抚着现代化农机感慨“种地再也不用拼力气”,年轻人拿着手机直播新米加工流程,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我国三星经过科技赋能、机制革新,不但转变了双河村的农业生产方法,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将来,伴随科技兴农力量的持久汇聚,这片黑土地必将迎来越发丰饶的明天,乡村振兴的道路,也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